返回網站

如果你早已被課業與工作壓得喘不過氣,該如何為自己謀求一線生機?

· 生活與工作平衡,工商心理學,心理學
broken image

文/鄭栢元

我還記得自己學生時期,常常為了讀書而犧牲和家人、朋友出去玩的時間,有時候讀書甚至成為推脫的好藉口,讓我可以待在家中不出門,事實上自己卻是在坐在書桌前打混摸魚,一下子玩玩桌上的文具,一下子起身吃零食,一整天下來根本沒讀進多少知識,卻也失去了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機會。

開始實習以後,發現自己有時候會不自覺地將這種模式套用到工作後的日常生活中,即使下班了,心裡還是擔心著清單上那些待辦事項。這種感覺就好像一顆大石頭壓在心上,讓那些日常生活中美好的時光都蒙上一層灰,有時跟家人或朋友相處時還為此心煩意亂的感覺而生氣吵架,或是整天只想在坐沙發上耍廢,到最後不但休閒娛樂喪失了,工作項目卻也沒有半點進展,徒增壓力,終成沙發上的低頭族。你是不是也曾經有過這種經驗呢?

其實身為工作者(我想學生亦然)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重心一直都是職場健康心理學領域一項重要議題,早期學者認為這種心理壓力源自不同角色之間的衝突(Greenhaus和Beutell,1985),更認為當每個人身上有限的資源(包含實體資源、生活條件、個人特質、能量四種資源)因爲某一種角色需求而消耗殆盡時(例如:學生、員工),人們會傾向於在另一角色中極力保存剩下的資源以減緩壓力感受(例如:子女、父母、夫妻)(Hobfoll,1989)。然而,後續學者認為以這樣的視角來看待工作與生活間的關係似乎顯得過於狹隘,難道人生中工作與生活兩個場域彼此間總是一場充滿衝突的零和遊戲嗎?Greenhaus和Powell在2006年提出增益(enrichment)觀點,認為某個角色的經驗其實可以促進另一個角色的生活品質,Grzywacz和Marks(2000)也以外溢(spillover)一詞來說明此種情況,他們認為在一個角色當中獲得的資源其實也可以外溢到另外一個角色身上。至此,工作與生活之間不再是零和遊戲,而是有雙贏的可能性。

身為一位繁忙的工作者或充滿課業壓力的學生,到底該如何為自己在工作(或課業)與日常生活之間創造雙贏呢?依照角色間資源互相增益的觀點,以下提出幾個筆者認為實際可行的具體作法,這些方法同時也是筆者的親身經驗,最終成功避免筆者走向沙發上低頭族的命運。

就生活(或家庭)對工作(或課業)增益來說,

  1. 選擇自己有熱情的工作或科系,並時常與家人分享工作或學習的內容,在學業上好處是可以增強你對課業的理解與記憶,在工作上則是可以幫助你進行思考(但僅限需要花費長時間思考的工作任務)。
  2. 可以向家人或配偶分享工作上或課業上遇到的困難,藉此獲得家人情緒上的支持與體諒。
  3. 如果你身邊剛好有親朋好友具備你工作上所需的相關專長,可以多向他們請教,甚至可以尋求在工作上合作的機會。
  4. 可以運用在家中或生活中所學的冷知識或特殊才能(可能是做家事或出門旅遊時所學,也可能是自己特別的興趣嗜好)讓主管或同事(或同儕)對你刮目相看。

就工作(或課業)對生活(家庭)增益來說,

  1. 選擇自己有熱情的工作或科系,並時常與家人分享你在工作或學業上有成就感的事,讓家人感受到你的熱情與快樂。
  2. 可以向公司同事、主管(或同學、老師)分享家裡遇到的困難,藉此獲得同事(或同儕)情緒上的支持,甚至有機會獲得主管(或老師)實質上的幫助,但在公司須特別注意該公司企業文化是否鼓勵員工說出自己生活上的困擾。
  3. 如果工作上需要佔用到日常生活的時間,則可以事先排定工作時程,並與家人分享自己排定的工作時程,以便與家人更適當地規劃共同活動的時間,並且在家工作時也較不容易被打擾。
  4. 可以運用工作或學業上所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來規劃家庭旅遊、家庭活動或打理家事,一方面提升活動整體效率,過程中也得到成就感。

上述這些方法不只是個人的經驗分享,其實過去就有研究指出當員工在組織或生活中擁有更多決策權,或是能夠得到同事、主管、配偶、家人情緒上的支持,則會有更多工作與生活間正向外溢的效果(Grzywacz和Marks,2000)。

在了解了如何更有效地借助多重角色之間的力量,而不是讓自己被多重角色的需求壓到喘不過氣以後,你是否更有信心能夠為自己創造工作與生活雙贏的人生呢。

參考資料:

Greenhaus, J. H., & Beutell, N. J. (1985). Sources of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rol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1), 76-88.

Hobfoll, S. E. (1989).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A new attempt at conceptualizing str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4(3), 513.

Grzywacz, J. G., & Marks, N. F. (2000). Reconceptualizing the work–family interface: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he correlat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pillover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5(1), 111.

Greenhaus, J. H., & Powell, G. N. (2006). When work and family are allies: A theory of work-family enrich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1(1), 72-92.